真容巡禮

Sightseeing

山門殿於二零一五年竣工,殿前築有三十七極台階,表三十七助道品。牌匾承梁思成先生之學生吳良鏞先生所題,設空,無相,無作三門,獸面門釘。三門分別代表智慧,慈悲,方便之解脫法門。入三門象徵著由此岸到彼岸,轉煩惱為清涼。

01.

山門殿

山門殿于二零一五年竣工,殿前筑有三十七极台阶,表三十七助道品。牌匾承梁思成先生之學生吳良鏞先生所題,设空、无相、无作三门,兽面门钉。三门分別代表智慧、慈悲、方便之解脫法门。入三門象征著由此岸到彼岸,轉煩惱為清涼。

02.

飲光堂

飲光堂位於山門殿西側,與客堂遙視,背倚山麓,遠眺群茫,景色獨處。牌匾承陳佩秋先生所題。飲光堂是真容寺的賓客接洽場所,在舉行重要活動期間,也是迎請諸山長老、法師之處。

03.

客堂

客堂位於一進院落東廂殿,負責對外聯絡與接待,堂口間協調,殿堂管理等具體日常事務,同時接送方丈手諭及牌告,傳遞本寺重要的信息與通啟。

04.

見真堂

真容寺一進院落的下方,坐落著真容寺『見真堂』。佔地面積約九百平米,設東西兩單。既為僧眾求得見諦、悟道的禪堂所在,也是舉辦法會及活動的重要場所。

05.

鼓樓

鼓樓位於天王殿西側,為雙層木構建築,攢尖上須彌座寶珠,寓意光明無量,振發正念。法鼓競鳴,正法久住。下層供奉虛空藏菩薩,菩薩頭戴五佛寶冠,左手執持蓮華,華台上有如意寶珠,右手作與諸願印,於五色彩雲之蓮華上結跏跌坐,利樂有情。上層安放法鼓,晨鐘暮鼓,亦於法會時集眾報時之用。

06.

鐘樓

鐘樓與鼓樓同為雙層木構,坐落於天王殿東側,攢尖上須彌座寶珠,寓意清淨光明,福樂綿綿。願門廣大不思議,慈心普遍等虚空。下層供奉彩塑地藏王菩薩坐像,鐘樓上曾懸掛銅鐘,寺院晨昏作息,均以敲鐘為號。鐘鼓二樓的牌匾均承傅申先生所題。

07.

天王殿

重簷抱廈的天王殿為真容寺首庭殿堂,採用唐式「雙樓一殿」的建築佈局。東連鐘樓,西接鼓樓。牌匾承上星下雲長老親題,寶頂鴟吻東西而望。重簷歇山屋頂,象徵人與世界的轉化。殿堂內供奉天冠彌勒菩薩,四周奉有善察世變的四大天王。北面供韋陀菩薩,面朝大雄殿,護航佛法,安寧道場。

08.

觀音殿

位於二進院落西單,依大雄殿,與地藏殿遙應。牌匾承普陀山上道下生長老親題。殿內供奉觀世音菩萨之报身『如意輪觀音』。通體金色。顶有毗楞伽摩尼妙宝,以为天冠,冠有化阿弥陀佛,住天说法相。具六臂,或持法器,或结法印,表以大悲心解除六道众生之煩惱。

09.

地藏殿

地藏殿位於大雄殿東單,與鐘樓轉廊相接。殿內供奉地藏王菩薩,顯金身比丘相,手持錫杖,掌捧摩尼寶珠,趺坐蓮台,低眉垂視,面朝西方。表以本願自在之力,權巧現化,影應十方,度脫眾生。

10.

大雄殿

大雄殿坐北朝南,雄伟庄严,与天王殿北门相峙,為真容寺主體建築。牌匾承真容寺法主上夢下參長老親题。正脊两端置汉唐式贴金大鸱吻,寓意喷浪降水,法雨普施。屋面平缓宽阔,出檐深远,飞檐翼角舒展,大度飄逸。殿堂內供奉華嚴三聖,正中奉毗卢遮那佛,帝釋天与大梵天侍奉與毗卢遮那佛兩旁。西側奉大行普贤菩萨,東側奉大智文殊菩薩。殿內三壁繪有以『十方賢聖朝毗盧』為題材的佛教壁畫,重现盛唐佛教壁畫艺术之精华。

11.

彌陀殿

彌陀殿位於三進院落西單,殿堂中央供奉阿彌陀如來,光明徹照,端嚴慈祥。手結彌陀定印,捧持金蓮,一念回光化愛河而成淨土,六根返本變苦海以作蓮池。以示無量慈心悲願,攝受人心。

12.

藥師殿

藥師殿位於三進院落东單,光明晃耀如星月,智慧境界等虛空。殿堂內供奉藥師琉璃光如來,手捧藥缽,醫治世人身心諸病,身如琉璃寶,希冀拔除一切有情生死苦厄,共成無上菩提。

13.

法堂

真容寺法堂位於藏經樓下方,為重大佛事活動的舉行場所。法堂中央設法台,台上安放案桌及法座,台下設香案,兩側為聽法席。以供禪林演布大法之重地。

14.

藏經樓

藏經樓位於主體建築群最北端,建于法堂之上,三層唐式木結構建築。一層供奉釋迦牟尼佛,東西供奉十八羅漢像。二層供奉報身盧舍那佛,文殊菩薩,及四壁觀音。三層供奉佛舍利。藏經樓是真容寺的最高建築,也是僧眾修學之重要殿宇。

15.

五觀堂

五觀堂位於真容寺東廂配樓北段,是僧眾過堂用齋之所,在叢林中僧人依戒律之規,過堂之前應作五種觀法而得名,古云「五觀若明金易化,三心未了水難消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