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
history真容寺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,唐武宗灭法浩劫时,原寺盡毁。后于抗日战争前重修,因在施工過程中发现萬尊武宗滅法時所藏佛像,故曾名萬佛洞。后經歲月滄桑,又亦渐败落,仅保留一座六面五層弘教大师灵骨塔。西麓下留存一處古窯址,窯址下方石壁之上刻有精美佛像,經考證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。
緣起
origin真容寺复建缘起二零一一年,由五臺山管理局恭請當代大德『上夢下參長老』駐錫复建,因長老已期頤之年,故命弟子隆明主持复建具体事宜。『真容』一詞實譯『本來面目』,法法本無法,是為『真』。相相本無相,是為『容』,度度本無度,是為『寺』。
崇光
Rebuild截止二零二零年,真容寺复建已歷時九年,從設計,選材,放樣,製作,安裝,到驗收都嚴格進行科學化的管理。共建成二十多座唐式木構殿堂。從山門殿到藏經樓,依山而建,逐層升高。盛唐風格的殿堂樓閣,塔亭軒榭,山水園林,與清涼聖境五台山融為一體,片片屋面,平緩寬闊,幾十處飛簷翼角,出簷舒展且深遠,大度而飄逸。反映著中國人的平和,睿智,虛懷若谷及高雅臨風的崇高品格。